首頁 > 科學減重減脂增肌 >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對於體重管理的效果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對於體重管理的效果

  •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對於體重管理的效果
商品圖像
  • 商品資訊

    在體重管理方面,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肌力訓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其作用機制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增強心肺功能和增加肌肉量對人體來說都至關重要,因此兩種運動類型都建議進行。然而,從「減重」族群的角度,考量到運動時間、遵守性和可行性等因素,首推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以下將針對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對體重管理的效果進行詳細討論:

     

     

    (1)有氧運動 (Aerobic Exercise)

     

    •定義與特性:有氧運動的強度較輕,例如騎單車、慢跑、游泳、健走等。它的特色是「來得及吸氣、提供氧氣」給予組織燃燒體內能量,因此可以「持續進行很久」。

     

    •能量消耗與燃脂:

    有氧運動主要消耗能量來源為醣類 (血糖、肝醣),通常建議持續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消耗脂肪的目的,因為運動前期主要消耗醣類,當醣類漸漸不足後(約30分鐘後),才會開始由脂質提供熱量來源,此時脂肪才會開始消耗減少。

     

    一旦有氧運動停止後,就無法繼續燃燒熱量。

     

    •常見迷思:許多人錯誤地認為流汗就是在燃燒脂肪,但事實上,你流出的汗水大部分是水和鹽,而脂肪主要透過呼吸排出體外(85%轉化為二氧化碳,15%轉化為水)。

     

    •對肌肉的影響:

    有氧運動能增加細長型的紅色肌肉(耐久性肌肉)。

     

    然而,過多的有氧運動會降低肌肉生長效率。研究指出,在阻力訓練中添加有氧運動會降低肌肉增長效率達39%。這是因為有氧運動會降低mTOR(一種對肌肉生長至關重要的酶)的活性,同時會增加分解代謝酶,對肌肉生長非常不利。此外,有氧運動還會降低力量。

     

    建議:如果你的主要目標是增肌,應減少有氧運動,或只做低強度有氧,例如步行。若要將力量訓練與有氧運動結合,應盡可能將兩者分開,最好是隔天進行,避免在力量訓練後立即進行大量有氧運動,尤其是針對相同部位的。

     

     

    (2)無氧運動 (Anaerobic Exercise) - 主要指肌力訓練/重訓

     

    定義與特性:無氧運動的心跳最大心率約在85-90%,運動強度中到強,例如重訓、舉重、舉啞鈴、伏地挺身等。它的特色是「來不及吸氣、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給予組織燃燒能量,所以運動時會「很喘」或「無法維持1分鐘以上」。

     

    •核心作用:

     

    無氧運動主要消耗能量來源為醣類。

     

    無氧運動能增加外觀可以明顯看到的白色肌肉(爆發性肌肉),又稱「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最重要的好處是能「增加肌肉量」。只要身體製造合成肌肉,就能消耗大量的熱量,這對於體重管理和減重至關重要。

     

    •對脂肪的影響:

     

    減肥的核心是減少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肌力訓練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肌力訓練可以增加肝醣儲備,這意味著未來吃同樣的碳水化合物也相對不容易長胖。

     

    長期的肌力訓練,加上適當的飲食調整,可以讓身體在訓練中更多地節約醣類,而大量燃燒脂肪。

     

    •訓練策略的重要性:

     

    漸進超負荷是肌力訓練最重要的原則,即透過時間推移,舉起更重的重量或增加次數、組數來持續刺激肌肉。

     

    訓練強度與量:應達到接近力竭的程度,研究表明訓練到力竭前保留約1-3次的效果與完全力竭相似。每個肌肉群建議每週訓練10到20組,或至少8到10組才能增長肌肉。

     

    訓練頻率:每週訓練每個肌肉群兩到三次,其增長效果顯著優於每週只訓練一次。

     

    組間休息:應足夠讓肌肉恢復,通常建議1到3分鐘。複合動作建議2到3分鐘,小肌群孤立動作90秒以內。較長的組間休息(例如3分鐘)有利於增肌和增力。

     

    •避免迷思:

     

    肌肉損傷和代謝壓力已被證實與肌肉增長沒有直接關係,反而過多肌肉損傷會讓身體優先消耗能量用於修復,降低肌肉合成效率。

     

    **充血感(泵感)**對於自然健身者而言,過早讓肌肉充血會因代謝廢物堆積而抑制力量,影響後續組的發揮,導致肌肉承受的張力刺激減少,不利於增肌。

     

     

    訓練策略的重要性:

    (3)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 高CP值的選擇

     

    •定義:HIIT是一種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強度設定在最大心率的80%以上,並在訓練與休息之間做交替。

     

    •優點:

     

    後燃效應 (After-burn Effect):HIIT屬於無氧系統訓練,可短時間達到高耗能。訓練後,身體會有過度運動後氧氣消耗(EPOC)效應,新陳代謝會保持較高水平,在數分鐘到數小時繼續燃燒卡路里、消耗氧氣(然而,許多研究顯示這個數值往往被過度誇大)。

     

    增加心肺能力,提高代謝能力。

     

    提升肌肉量:高強度訓練後,身體會增加粒線體密度和肌肉GLUT4蛋白,也能改善體內荷爾蒙分泌(如腎上腺素、睪固酮、IGF-1),提升肌肉的清晰度和橫斷面積。

     

    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對可能有二型糖尿病風險的人特別有益,並能降低空腹血糖。

     

    有效降低血壓。

     

    •執行建議:

     

    每次HIIT建議隔48小時,每週進行約2-3次,讓身體有充分休息和營養補充。

     

    初學者訓練休息時間比可設定1:2或1:3。

     

    總訓練時間建議在30分鐘內完成。

     

    注意事項:HIIT屬於高強度運動,需要有心肺適能基礎,高風險群需在醫師監督下進行。

     

     

    (4)綜合考量與體控攻略

     

    •飲食是基礎:無論哪種運動,如果沒有調整飲食,製造熱量缺口(減脂期)或熱量盈餘(增肌期),再怎麼訓練可能都沒用。建議減脂期維持熱量缺口,增肌期熱量盈餘比維持熱量高約4%到8%以減少脂肪增加。蛋白質攝取至關重要,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5克蛋白質才能最大化支持肌肉生長。

     

    •生活習慣:

     

    充足睡眠:肌肉修復和生長主要發生在睡眠時。充足睡眠能確保生長激素、睪酮素分泌正常,減少蛋白質分解,維持代謝效率。成人建議每晚7到9小時睡眠,高強度訓練者建議8到9小時。

     

    避免不良習慣:熬夜、久坐、焦慮會導致皮質醇居高不下,更容易囤積腹部脂肪。

     

    避免酒精:酒精對增肌減脂沒有任何好處,尤其在鍛煉後會減少肌肉蛋白質合成,並減慢脂肪減少速度。

     

    •辨別錯誤資訊:網路上關於健身和營養的錯誤資訊很多,例如過於傳統或無知的營養知識、飲食習慣單一、社交媒體錯誤言論,以及瘦子「還原成功」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

     

     

    總結來說,最科學的減肥方式是合理的飲食和健康的運動相結合。


    對於體重管理,肌力訓練(無氧運動)是核心,因為它能增加肌肉量,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從而更有效地消耗熱量。


    HIIT則是一種高效率的無氧運動形式,能在短時間內帶來多重健康效益。


    有氧運動則輔助心肺功能和體力耐力,但應注意其強度和與肌力訓練的配合,以避免阻礙肌肉生長。同時,良好的睡眠、情緒管理和避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基石。

  • 商品Q&A

    • 提問者稱呼
    • 手機
    • 留言內容
    • 驗證碼
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