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新手的入門指導
-
商品資訊
健身新手的入門指導
要成功地進行體重管理和提升體態,最科學的方法是結合合理的飲食和健康的運動。
以下是針對健身新手的一些重要指導原則:
(1)運動類型與選擇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肌力訓練)都對人體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分別能增強心肺功能和增加肌肉量。從「減重」的角度來看,他個人首推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因為它在運動時間、遵守性和可行性上具有高性價比。
1.有氧運動 (Aerobic Exercise):
•定義:強度較輕,例如騎單車、慢跑、游泳、健走。特色是能「持續進行很久」,身體有足夠氧氣來燃燒能量。
•能量消耗:主要消耗醣類 (血糖、肝醣),通常建議持續運動30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消耗脂肪的目的,因為運動前期主要消耗醣類,約30分鐘後才會開始由脂肪提供熱量。
•注意事項:一旦運動停止,就無法繼續燃燒熱量。過多的有氧運動可能會降低肌肉生長效率,甚至可能導致力量下降。
2.無氧運動 (Anaerobic Exercise) / 肌力訓練:
•定義:心跳最大心率約在85-90%,運動強度中到強,例如重訓、舉重、舉啞鈴、伏地挺身。特色是「很喘」或「無法維持1分鐘以上」,因為身體來不及吸氣提供足夠氧氣。
•核心作用:主要消耗醣類,但最重要的是能增加肌肉量。身體在製造合成肌肉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熱量,這對體重管理至關重要。肌力訓練也能減少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
•對肌肉影響:增加外觀明顯的白色肌肉(爆發性肌肉),又稱「肌力訓練」。長期肌力訓練搭配飲食調整,能讓身體在訓練中更多地節約醣類,而大量燃燒脂肪。
3.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
•定義:一種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強度設定在最大心率的80%以上,並在訓練與休息之間交替。
優點:
•後燃效應 (After-burn Effect):訓練後新陳代謝會保持較高水平,持續燃燒卡路里和消耗氧氣。
•增加心肺能力,提高代謝能力。
•提升肌肉量:增加粒線體密度和肌肉GLUT4蛋白,改善體內荷爾蒙分泌(如腎上腺素、睪固酮、IGF-1),提升肌肉清晰度和橫斷面積。
•提高胰島素敏感度,有助於降低空腹血糖。
•有效降低血壓。
•執行建議:每次HIIT建議隔48小時,每週進行約2-3次,總訓練時間建議在30分鐘內完成。初學者訓練休息時間比可設定1:2或1:3。
•注意事項:HIIT屬於高強度運動,需要有心肺適能基礎,高風險群(如年齡過高、家族病史、心臟/代謝/肺部疾病者)需在醫師監督下進行。
(2)肌力訓練的核心原則 (無氧運動)
若您的目標包含增肌,肌力訓練是關鍵。以下是增肌最重要的原則:1. 漸進式超負荷 (Progressive Overload):
這是長期穩定進步、最大化增肌同時避免運動傷害的最佳方法。指透過時間推移,舉起更重的重量、增加次數、組數或縮短組間休息等方式,持續給予肌肉新的刺激。2. 訓練強度:接近力竭 (Close to Failure):
為了最大化增肌,每組訓練都應做到接近力竭的程度。研究表明,訓練到力竭前保留約1-3次的效果與完全力竭相似。新手在訓練中往往會低估自己的極限,可以在還能做10次時就停下來。接近力竭的訓練能激發體內肌蛋白合成的關鍵信號通路 (mTOR)。3. 訓練量:足夠的組數:
建議每個肌肉群每週進行約10到20組,至少8到10組才能促進肌肉生長。訓練量並非越多越好,需注意疲勞管理,避免過度訓練。4. 訓練頻率:
每週訓練每個肌肉群兩到三次,其增長效果顯著優於每週只訓練一次。這是因為蛋白質合成在鍛煉後約72小時內保持升高狀態,頻繁訓練能持續激活肌肉生長。5. 組間休息:
足夠的休息時間能讓肌肉恢復,確保下一組能達到更好的表現。多關節複合動作(如胸部、腿部)建議2到3分鐘的組間休息。小肌群孤立動作(如二頭肌、三頭肌、肩部)建議90秒以內的短間歇可能更理想。組間休息應達到肌肉不酸痛、心跳平緩、信心滿滿的狀態再進行下一組。6. 訓練技巧與動作選擇:
離心階段控制:在下放重量(離心)時應有控制,例如2到4秒,而不是自由落體。完整動作範圍:應在訓練時增加動作行程,達到肌肉最大程度的拉伸。多關節複合動作優先:這類動作能使用更大的重量,身體承受的重量越大,釋放的生長激素就越多。避免盲目追求「充血感」:過早讓肌肉充血(泵感)會因代謝廢物堆積而抑制力量,影響後續組的發揮,降低肌肉承受的張力刺激,不利於增肌。(3)飲食與營養
飲食是減肥和增肌的基礎,沒有調整飲食,運動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1. 熱量攝取:
減脂期:製造熱量缺口。增肌期:保持熱量盈餘,比維持熱量高約4%到8%為佳,以減少脂肪增加。過多的熱量盈餘可能導致脂肪增加比肌肉增加更多。2. 蛋白質攝取:
蛋白質是肌肉的建築材料,至關重要。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攝取1.5克蛋白質,以最大化支持肌肉生長。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例如每餐攝取40-50克蛋白質。睡前攝取蛋白質有助於夜間維持蛋白質合成和減少肌肉分解。3. 碳水化合物與脂肪:
碳水化合物對力量訓練表現很重要,脂肪對營養吸收和激素分泌很重要。碳水化合物後置:運動前不一定需要吃碳水,尤其對於平時不低碳的人,體內儲備的肝醣足夠應付1小時的訓練。運動後再吃碳水有助於其優先合成肝醣,減少轉化為脂肪的可能性,並幫助身體從分解代謝進入合成代謝。4. 飲食選擇:
避免高熱量加工食品:如零食、奶茶、甜點、薯片、薯條、油條、含高果糖的果汁和糖水。多選擇健康食物:如黑豆、全穀物和牛油果,它們富含燃燒腹部脂肪的成分。避免酒精:酒精對增肌減脂沒有任何好處,尤其在鍛煉後會減少肌肉蛋白質合成,並減慢脂肪減少速度。(4) 其他重要因素與迷思
1. 充足睡眠:
肌肉修復和生長主要發生在睡眠時。充足睡眠能確保生長激素、睪酮素分泌正常,減少蛋白質分解,維持代謝效率。成人建議每晚7到9小時睡眠,高強度訓練者建議8到9小時。睡眠不足會導致肌 肉流失,脂肪囤積,並影響訓練表現。2. 壓力管理:
熬夜、久坐、焦慮會導致皮質醇居高不下,更容易囤積腹部脂肪。
長期睡眠不足和過度情緒壓力會嚴重干擾訓練和營養實踐。
3. 堅持與耐心:
無論任何訓練或飲食計劃,其週期都以月或年為單位。如果不能始終如一地堅持執行,就不可能看到結果。
增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特別是度過新手福利期後。保持耐心,不要心急,每周取得一點點小進步,累積下來就會看到顯著變化。
4. 注意錯誤資訊:
網路上的健身和營養資訊很多是錯誤的,例如認為流汗就是在燃燒脂肪(實際上脂肪主要透過呼吸排出體外)。
肌肉損傷並非增肌的直接原因,它只是訓練的副產物。過度追求肌肉損傷反而會讓身體優先消耗能量用於修復,降低肌肉合成效率。
不要輕信一些「還原成功」的經驗,他們的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5. 傾聽身體的聲音:
避免不當訓練導致肌腱、關節受傷。
隨著年齡增長,受傷風險增加,更要專注於正確的動作形式和控制重量。
(5)健身入門資源
•健身網站:健身網提供專業的健身知識、動作教學和營養指導。
•體態監測:除了體重,更要重視體脂率。
•居家訓練:如果無法去健身房,也可以在家進行有效的徒手訓練。網站上提供了許多居家訓練器材和動作攻略,例如啞鈴、槓鈴、壺鈴等。
•教練指導:如果您遲遲達不到理想體態或健康目標,或者想更安全有效地訓練,可以考慮尋求專業教練的指導。
希望這些全面的入門指導能幫助您在健身旅程中少走彎路,安全且有效地達成目標!
-
商品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