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的減脂增肌方法
-
商品資訊
系統性的減脂增肌方法
要建立一個系統性的減脂增肌方法,您需要從脂肪的代謝原理、飲食控制、運動策略以及生活習慣等多方面著手。以下將根據提供的資料,為您整理出一套全面性的方法:
(1)認識脂肪與其排出方式
首先,了解脂肪是如何從體內排出的,這對於建立正確的減脂觀念至關重要。
•主要排出途徑:研究發現,身體細胞會利用氧氣將脂肪分解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約 85% 的脂肪會轉化為二氧化碳,透過呼吸排出體外。剩餘的 15% 則轉化為水,主要透過小便、汗水和淚水排出。因此,減掉的脂肪大部分是透過呼吸排出的,例如減掉5公斤脂肪,其中4.25公斤是透過呼吸排出的。
•能量消耗順序:當身體需要能量時,會優先消耗體內的血糖,接著是肝臟中的糖原。當肝臟糖原耗盡後,身體才會開始分解脂肪來提供能量,此時才是「真正燃脂」的時刻。
•脂肪消耗順序:值得注意的是,身體會優先消耗內臟脂肪,而非皮下脂肪。
•常見誤解:許多人誤以為流汗就是燃燒脂肪,但汗水大部分是水和鹽。單純依賴飢餓減肥並不科學,容易導致暴飲暴食。
(2)飲食策略
飲食是減脂增肌的基石。
1.熱量控制:
•減脂期:需要製造熱量缺口以減少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然而,若在不訓練的情況下大幅減少熱量,會加速肌肉分解。
•增肌期:為了最大化肌肉增長,需要攝入輕微的熱量盈餘(約比維持體重所需熱量高 10% 到 15%)。快速增肌組(每天多攝入約 600 大卡)會導致脂肪增加五倍,而肌肉增長卻沒有明顯更多,因此建議「乾淨增肌」,即只攝入略高於維持熱量的熱量。
•停練期:若因故停止訓練,應攝入足夠的熱量來維持體重,避免熱量赤字導致肌肉流失,也避免熱量盈餘導致脂肪增加。
2.蛋白質攝入:
•重要性:蛋白質是肌肉組織的建築材料,足夠的蛋白質攝入對於肌肉合成、修復和維持至關重要。
•攝入量:研究顯示,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攝入 1.5 克蛋白質,才能最大程度地支持肌肉生長。對於老年人,為了達到與年輕時相同的肌肉合成效果,可能需要更多蛋白質,建議每餐攝入約 40 至 50 克。
•攝入時機:訓練後一至兩小時內攝入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有助於促進肌肉合成和恢復。睡前攝入 30 到 40 克蛋白質有助於維持夜間蛋白質合成,甚至提高基礎代謝率。
3.碳水化合物攝入:
•時機:建議將碳水化合物放在運動後攝入,這有助於增肌減脂。運動前吃碳水化合物沒有必要,因為人體儲備的肌糖原足夠應付一小時的訓練。運動前攝入碳水會升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身體進入合成代謝模式,而運動中身體需要分解能量,這會降低燃脂效益。碳水化合物只有在糖原耗盡的情況下攝入,才不容易變成脂肪,因為它們會優先合成糖原,這正是訓練後的最佳時機。
•總量:若熱量攝入不足,肌餓感可能導致暴飲暴食,不科學。
4.脂肪攝入:
健康的脂肪(例如:膽固醇)對於肌肉生長、細胞通訊、激素分泌和營養吸收非常重要。
5.推薦與避免的食物:
•避免:反式脂肪酸(零食、奶茶、甜品)、糖油混合物(薯片、薯條、油條)和果糖(高甜度水果、果汁、糖水)。
•推薦:黑豆、全穀物和牛油果富含花青素和膳食纖維,有利於脂肪分解。運動後吃水煮蛋有助於激活脂肪氧化酶。將咖啡、奶茶、含糖飲料換成茶,因為茶葉中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燃燒效率。
脂肪休息期 (僅依據部分觀點):
早上 7 點到 9 點:脂肪休息期,可放心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膳食纖維。
上午 11 點到下午 3 點:脂肪燃燒期,應多喝水以提高代謝,加速脂肪消耗。
下午 4 點到 7 點:脂肪休息期,應多吃高蛋白食物和綠葉蔬菜。
晚上 9 點到第二天凌晨 6 點:脂肪儲存期,應避免進食,否則吃多少囤多少。
(3)運動策略
運動是刺激肌肉生長和提升燃脂效率的關鍵。
•核心原則:機械張力:肌肉生長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在對抗外界阻力時所受到的機械張力刺激。機械張力與重量大小無關,但需要在訓練接近力竭時才能有效激活相關生理反應。
•訓練強度與量:
接近力竭:每組訓練應做到接近力竭(例如,再做 1-3 次就完全力竭的程度),這對肌肉刺激至關重要。
訓練量:每個肌肉群每週進行約 10 到 20 組訓練是促進肌肉生長的合理指南。過多的訓練量若無法恢復,可能導致過度訓練。
漸進超負荷:這是確保肌肉持續增長的關鍵。透過隨時間推移增加重量、次數或組數來挑戰肌肉。
•動作選擇與技巧:
多關節複合動作:優先選擇多關節複合動作(如臥推、深蹲、硬拉),因為它們可以使用更大的重量,促進更多生長激素釋放。
動作範圍與拉伸:在完整的動作範圍內進行訓練,特別是在拉伸狀態下提供最大刺激的動作(如牧師凳彎舉、過頭伸展)有助於肌肉增長。
動作節奏:舉重速度節奏在 2 到 6 秒之間最有利於肌肉增長,其中靠近 2 秒的節奏更理想。向心階段可較快但要保持控制,離心階段(放下重量)應較慢以對抗重力。
避免作弊:盡量避免藉助慣性或其它非目標肌肉的力量。
時長:應讓身體有足夠恢復能力再進行下一組。建議多關節複合動作休息 2-3 分鐘,小肌群孤立動作休息 90 秒以內。
避免過短:短暫的組間休息(30-60秒)會導致力量下降,影響肌肉的最大化增長。
避免過長:過長的休息時間會拉長訓練時間。
•組間休息:
避免「充血感」:對於自然健身者,不應盲目追求訓練中的「充血感」。充血感是由於代謝廢物堆積造成,這會導致肌肉處於「有毒」環境,影響肌肉力量,並降低後續訓練的機械張力刺激。
•腹部脂肪的特殊處理:
減脂:首先需要減脂,減少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這是看到腹肌線條的基礎。即使體脂率稍高,若腹肌體積夠大,也能顯現輪廓。
激活腹橫肌:這是天然的腰帶,有助於收緊腰部。可透過呼吸練習激活:一手放胸腔,一手放腹部,吸氣 3 秒肚子變大,呼氣 6 秒肚子變小,胸部保持不動,然後咳嗽兩聲,若腹部下方變硬則表示激活成功。
鍛鍊腹肌或馬甲線:在減脂和激活腹橫肌後再進行。可以選擇兩個腹肌動作,各做 3-4 組,每組 20 次,每週 2-3 次。腹肌也需要漸進超負荷訓練。繩索卷腹是一個推薦的動作,但要注意動作標準性,避免利用髖部慣性。
•有氧運動的考量:
減脂期:大體重者可以做有氧運動。
增肌期:應盡量減少有氧運動,特別是與力量訓練相同部位的有氧,因為這會降低肌肉增長效率(可達 39%)。有氧運動會降低肌肉生長所需的 mTOR 活性,並提高 AMPK 和 NSOG 活性,減慢肌肉生長速度。
時機:若目標是增肌,應盡可能將力量訓練和有氧運動分開,最好是隔天進行。
類型:若必須進行有氧,建議只做低強度有氧,例如步行。
(4)生活習慣與恢復
訓練和飲食到位,若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恢復,成果也會大打折扣。
•睡眠:
重要性:充足睡眠對於肌肉修復和生長至關重要。肌肉真正生長是在休息和恢復時發生。
影響:睡眠不足會導致肌肉流失、脂肪燃燒減少,並影響生長激素和睾酮水平,使身體更容易儲存脂肪。
建議:成人每晚睡 7 到 9 小時,高強度訓練者 8 到 9 小時更理想。確保良好的睡眠環境(遮光、隔音、適宜溫度約 18°C)。
疲勞管理:訓練量並非越多越好,如果身體無法從鍛煉中恢復,就可能陷入過度訓練狀態。適當休息並進行減載週(例如連續訓練 8-12 週後安排休息週)有助於清除身體多餘的疲勞物,讓身體恢復。
壓力管理:熬夜、久坐和焦慮等習慣,特別是長期熬夜和焦慮導致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居高不下,會更容易囤積腹部脂肪。
避免酒精:酒精對肌肉增長或減脂沒有任何好處,尤其是在鍛煉後。酒精中的額外熱量會被肝臟優先處理,而非分解脂肪,這會進一步減慢脂肪減少速度。
堅持與耐心:健身是一個長期投資。增肌過程緩慢,尤其過了新手福利期後,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增加幾磅肌肉。即使進步緩慢,只要堅持每週取得小進步,累積下來就會看到顯著成果。
總結來說,系統性的減脂增肌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合理飲食、科學訓練、充足恢復和健康生活習慣的協同作用。
-
商品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