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Q&A 014】PROLIA®的第一、二期臨床研究

20180726 魏銘政醫師

 

 

 

Denosumab是臨床開發中首例完全人類單克隆抗體,專門針對RANK配體,破骨細胞形成,功能和生存的重要介質。

 


 

2011年最新上市,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單株抗體藥物,是新一代走不同路徑的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在一隨機分派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試驗中(FREEDOM trial),針對停經後婦女併有低骨密度的病患,在接受保骼麗® 治療36 個月後,可顯著降低新脊椎及髖部骨折的發生率。

臨床三期研究有DEFEND(Prevention Study)、FREEDOMDECIDESTANDpost-hoc(Transition Study)trails。

我們先來看看上市前的第一、二期臨床研究

 

Phase 1/2 的臨床研究,主要重點是放在治療劑量安全性以及對BMD、BTM的影響。沒有骨折率的臨床資料。

 

(1).Phase 1: Single-Dose Study of Denosumab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

進行1期單劑量,安慰劑對照,劑量遞增研究,以確定denosumab的安全性耐受性,通過生物化學標記測定的denosumab對骨轉換的影響,以及denosumab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該研究包括49名絕經後至少1年的健康婦女 (Bekker PJ 2004)。



 

結果,在第1期研究中,較高劑量的denosumab(1.0和3.0 mg / kg)顯示健康絕經後婦女在單次SC劑量後持續達9個月。Denosumab 藥物代謝動力學是劑量非線性的。所以最後採用1.0 mg / kg,一隻設定為60mg,半年打一次。

 

(2).Phase 2 : Stud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ow BMD

四年期的研究,有延續也有停藥觀察 (Miller PD 2008)。

 


 

結果四年脊椎BMD上升10%,髖部BMD上升6% ,橈骨BMD上升2%。



 

停藥對BMD的影響,停藥BMD就急速下降。

 

 

 

停藥對BMD的影響,停藥BMD就急速下降。改成60 mg Q6M,一年升回來。所以一旦決定用藥就不要任意停藥,停藥可以改成其他藥物,絕對不要任意放棄治療。

 

 

(3).Phase 2: Extension Study (Therapy Assignment Over 8 Years)
Effects of Denosumab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再延伸為八年,母體研究中的基本特徵和延伸研究,參加延伸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96%完成了5-8年 (McClung MR 2013)。

 


 

先看BMD的影響,累積的影響,BMD持續上升。

脊椎


 

髖部


 

CTX骨吸收標記,持續下降。

 

 

另一篇看到 (Miller PD 2008),用藥CTX下降,但停藥會急速反彈,更高於安慰劑。所以千萬不能任意停藥,反而可能造成骨折機率增加。

 

(4).Phase 2: Extension Study – Observational Phase(Over 9 Years)

最後一篇,就是上述八年後的停藥觀察性研究 (McClung MR 2013)。

 


 

在1年的隨訪觀察階段,大約12%-41%的受試者開始服用≥1個骨鬆藥物。

1年內,52.9%的受試者停用了骨鬆藥物。

患者不服用PMO藥物的最常見原因是醫生認為患者不再需要服藥。唉,需要再教育,不然反而造成骨折率的提高。


 

骨質密度在停藥後,一年掉6%(腰椎八年補16%,一年就直接賠6%。髖部八年補6%,一年就直接賠完)。

脊椎


 

髖部


 

在接受連續性denosumab治療8年的52例患者中,在觀察期間,在停藥後未接受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n = 42)的患者的BMD中位數下降幅度高於重新開始denosumab或其他骨質疏鬆症治療的患者。

小魏醫師總結,Prolia®是一支很特別用於骨質疏鬆症的單株抗體藥物,慢慢的,很多疾病都利用這種精準醫療的特殊藥物。在上市前的臨床研究,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林創用藥啟示。在過程中,藥物的副作用也有適當評估,但結果是正面的,所以小魏醫師就不浪費篇幅贅述。

重點一 : 藥物治療半年一次,一次一之60mg。記得打完藥還是需要持續補充鈣質,藥物是在減緩阻斷骨質再吸收,無法長骨質,還是需要繼續補充鈣質來長骨。

重點二 :  Prolia® 保骼麗® 開始使用後,勿任意停藥,停藥反而造成骨質快速流失反彈。若是有不繼續應用的原因,也必須改更成其他種類的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

 

 

 

 

【參考資料】

  1. Bekker PJ, H. D., Rasmussen AS, et al. (2004). "A single-dose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AMG 162, a fully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to RANKL,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J Bone Miner Res 19: 1059–1066.
  2. McClung MR, L. E., Geller ML, et al. (2013). "Effect of denosumab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8-year results of a phase 2 clinical trial." Osteoporos Int. 24: 227-235.
  3. McClung MR, L. E., Ho PR, et al. (2013). "Management trends after 8 years of denosumab: follow-up after a  one-year observational phase of the phase 2 extension study. ."
  4. Miller PD, B. M., Lewiecki EM, (2008). "Effect of denosumab on bone density and turnov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ow bone mass after long-term continued, discontinued, and restarting of therapy: a randomized blinded phase 2 clinical trial." Bone 43(2): 222-2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