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Q&A 017】PROLIA®的藥物過渡試驗?
Prolia®的臨床三期藥物過渡(Transition)研究,包含早期的,在【骨鬆Q&A 016】跟大家說明的STAND(Alendronate àDenosumab /Alendronate)(Kendler DL 2008)與SYAND的post-hoc study (Bolognese MA 2011)。
還有上市後來作的TTI(Alendronate àDenosumab / Ibandronate)(Recknor C 2013)、TTR(Alendronate àDenosumab /Risedronate)(Roux C 2014)以及TTI與TTR 的post-hoc study (Brown JP 2014)。
雙磷酸鹽類藥物,常見的有
-
Alendronate(Fosamax® / Fosamax® Plus D,福善美® ;
Binosto® ,骨密妥® )、 - Zoledronate(Aclasta® ,骨力強® ) 、
- Ibandronate(Bonviva® ,骨維壯® )、
- Risedronate(Reosteo® ,瑞骨卓® ,2018口服劑型引進台灣上市)
這系列基本上都是與雙磷酸鹽類作比較,但與DATA-2的雙磷酸鹽類Zoledronate的head to head比較不同。
1.Phase 3 TTI (2013) :Transition to Denosumab or Ibandron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Suboptimally Treated With Daily or Weekly Bisphosphonate Therapy (Transition to Ibandronate)
TTI研究是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籤,平行組研究 (Recknor C 2013)。
研究人群包括年齡≥55歲的絕經後婦女,在篩查前至少一個月接受了首次每日或每週BPs治療骨質疏鬆症,並在篩查前≥1個月停止了該療法,或者仍然保持治療但表現出不足的依從性(OS-MMAS <6)
註 : OS-MMAS是MMAS-8的修改版本,已證明有效性和可靠性用於評估對抗高血壓藥物的依從性。疾病特異性OS-MMAS的八個項目捕獲特定的服藥行為。 OS-MMAS的得分可以在0到8之間:得分為8,堅持認為高;得分為6至<8,堅持被認為是中等;並且得分<6,依從性被認為是低的。 OS-MMAS具有強大的心理測量特性,可靠性好,收斂性好。
直接看結果
BMD
12個月時,轉移到DMab的患者所有測量骨骼部位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對照組(p <0.001),而與次日劑量或每週BPs治療次優後相比,轉移至Iba的患者骨密度增加明顯增加。
BTM
一組患者參加了骨轉換標記(BTM)子研究,以解決sCTX的百分比變化; 共有280人參加了這個亞研究,其中包括來自Iba的133例患者和 DMab組147例。
在這個BTM子研究中,在1和6個月時,使用DMab治療的sCTX與Iba相比顯著降低。
2.Phase 3 TTR (2014) : Transition to Denosumab or Risedron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Suboptimally Adherent With Alendronate Therapy (Transition to Risedronate )
TTR研究是國際,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籤的平行研究 (Roux C 2014)。
研究人群包括年齡≥55歲的絕經後婦女,其先前已經在篩查前至少1個月進行了每日或每週的Alan治療,並停止服用Alan或沒有足夠的依從性(骨質疏鬆特異性維生素依從性量表( OS-MMAS <6)
直接看結果
BMD
在第12個月,轉移到DMab的患者和轉入RIS的患者的所有測量骨骼部位的骨密度增加明顯增加(p <0.0001)
BTM
在參與骨轉換標誌物亞研究的受試者亞群中,與在1和6個月轉變為RIS的受試者相比,轉移至DMab的受試者的血清CTX-1有顯著較大的降低(p <0.0001)。
3.Post-hoc Analysis of Phase 3 TTI and TTR (2014)
TTI和TTR研究是多中心,隨機,開放標籤,平行組,3期研究。
進行事後分析,以評估DMab對Iba或RIS在絕經後婦女中的作用,儘管以前的BP治療仍然存在骨折風險較高的絕經後婦女 (Brown JP 2014)。
這些研究的終點包括在12個月內髖關節,腰椎和股骨頸BMD基線的百分比變化以及分配治療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一組患者中,評估了在第1和第6個月的血清C-端肽(sCTX)中基線的百分比變化。
直接看結果
BMD
在與Iba或RIS相比轉化為DMab的高風險患者中,觀察到在全髖關節,股骨頸和腰椎骨密度下BMD顯著增加(p <0.0001)。
在骨折風險較低的患者以及整體研究人群中,結果一致。
BTM
在總體人群中,DMab組中sCTX-1基線的降幅明顯高於IBN或RIS組在第1和6月(p <0.0001)。
在高風險患者中,結果與整體組相符。
此外,骨折風險較低的患者結果與整體組相似。
小魏醫師總結,Prolia®的臨床三期藥物過渡(Transition)研究,不論是STAND、TTI、TTR或其後期分析,都是用過雙磷酸鹽治療過後轉換成不同雙磷酸鹽類與Prolia®的比較。當然結果都是要說明其增加骨質密度的功效比BPs強。
但這系列都是跟口服BPs作比較,事實上等級不同,而且重點是沒有比較骨折發生率,這才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重要關鍵。不過後來的研究,至少增加了較嚴重骨質疏鬆症病人的比較,這是可喜可賀的。
【參考資料】
- Bolognese MA, B. H., Kendler DL, et al. (2011). "Transitioning to denosumab leads to further increases in BMD throughout the skelet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ho received 5 or more years of continuous alendronate therapy. ."
- Brown JP, R. C., Ho PR, et al. (2014). "Denosumab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reduces bone turnover compared with monthly oral ibandronate and risedron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ho remained at higher risk for fracture despite previous suboptimal treatment with an oral bisphosphonate." Osteoporos Int 25: 1953‑1961.
- Kendler DL (2008). J Bone Miner Res. 23(suppl 1): S473.
- Recknor C, C. E., Bone HG, et al. (2013). "Denosumab compared with ibandron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bisphosphonate therapy." Obstet Gynecol Surv 121: 1291-1299.
- Roux C, H. L., Ho PR, et al. (2014). "Denosumab compared with risedron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suboptimally adherent to alendronate therapy: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open-label study." Bone 58: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