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Q&A 018】什麼是DAPS(Denosumab Adherence Preference Satisfaction)trial ?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基本臨床研究,從一開始的注重骨質密度(BMD)、骨折率(Fracture rate),慢慢進展到重視疼痛改善和生活品質(Pain/QoL quality of life)、遵囑率(Adhesion)。
Prolia®的DAPS臨床三期研究,是屬於藥物過渡(Transition)+ 遵囑率(Adhesion)的研究。
更準確的說,是像DATA-switch的藥物轉換研究。
如果患者不堅持、遵守抑骨吸收治療,則骨折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Freemantle N 2012),尤其是口服雙磷酸鹽藥物 (Siris ES 2006, Imaz I 2010)。
這在【骨鬆Q&A 001】骨鬆藥物要用多久? 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適當的持續時間? 這個專題就有強調過。
黏著性的定義及研究方式
關於藥品信心調查問卷(BMQ,Beliefs about Medicines Questionnaire)和偏好滿意度問卷(PSQ, Preference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在每次隨訪時完成。
- BMQ是一項22項骨質疏鬆症患者報告的問卷,用於評估患者對其藥物的信念。
子集被用於確定患者對藥物必需性的看法,對潛在不良反應的關注以及對另一種藥物的偏好。
- PSQ是一個患者報告的問卷,評估患者對特定藥物的偏好,滿意度以及是否受到治療的困擾。
直接看結果
髖部
DMab治療患者與ALN治療組患者的不黏著性(nonadherence),不遵囑性(noncompliance)和不持續性(nonpersistence)相比差異顯著。
差異在第二年更大。
PSQ
明顯滿意度,DMab大於ALN,並且針劑比口服更容易被病患接受。
小魏醫師總結,在藥物的使用上不論口服或針劑,治療過重最重視的就是遵囑性、持續性及滿意度。早期這方面的討論集中在雙磷酸鹽類藥物,如ALN的FLEX trial(2006)、Iba要攻擊口服雙磷酸鹽類的PRIOR(2005)、ExBonAdAsia(2006)和包含滿意度的SUMMIT(2007)trial。
持續治療的理由,包含骨質疏鬆症是沉默的疾病及醫家病家對病症的了解不深入。所以現在很多成熟的醫療單位,都會設置個案管理師,藥廠也多設有call center定期追蹤、提醒病患回診治療。中華民國骨鬆學會在這兩年也持續推廣一個照護計畫(2012年由IOF提出),『Fracture Liaison Service,FLS,骨折聯合照護服務』提高診斷率(48% vs 23.5%)、治療率(38% vs 17%)、遵囑性(57% vs 34.1%)、減少再次骨折率(6.4% vs 13.4%)、減少死亡率(10.4% vs 15.8%)。藉由種種方式提高醫家及病家的積極重視。
【參考資料】
- Freemantle N, S.-H. S., Tang ET, et al. (2012). "Final results of the DAPS (Denosumab Adherence Preference Satisfaction) study: a 24-month, randomized, crossover comparison with alendronat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Osteoporos Int 23: 317-326.
- Imaz I, Z. P., Gonzalez-Enriquez J, Rubio B, Alcazar R, Amate JM, (2010). "Poor bisphosphonate adherence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creases fracture risk: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steoporos Int 21(11): 1943-1951.
- Siris ES, H. S., Rosen CJ, et al. (2006). "Adherence to bisphosphonate therapy and fracture rates in osteoporotic women: relationship to vertebral and nonvertebral fractures from 2 US claims databases." Mayo Clin Proc 81: 10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