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鬆Q&A 030】TERIPARATIDE 迅速改善骨強度

Teriparatide是唯一可以增加骨生成的藥物,不同於抑制骨質再吸收藥物,可以快速改善骨強度及減少再骨折機率。

這裡分成兩個方面說明,最基本的骨密度(BMD)及骨代謝指標(BTM)。

 

BMD的影響

在使用Raloxifen預處理的GIOP患者中,TPTD迅速且顯著增加BMD

在糖皮質激素誘導的骨質疏鬆症(GIOP)患者中,TPTD在治療3個月至18個月時與基線相比增加了腰椎BMD (Saag KG 2009)。

18個月後, BMD從基線到終點的平均百分比變化在腰椎為7.2%,在全髖處為3.6%,在股骨頸處為3.7%(所有部位均為p <0.001)。

TPTD的相對治療效果在性別,年齡,地理區域,體重指數,基礎疾病,流行性椎體骨折,基線糖皮質激素劑量,既往雙膦酸鹽使用以及試驗期間糖皮質激素停用所定義的亞組中是一致的。

【骨鬆Q&A 027】什麼是GIOP(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Trial ?

 

BTM的影響(Eastell R 2006)

TPTD1個月內顯著增加骨形成標誌物:

PINP是骨形成和成骨細胞活性的證明標誌 ;  PINP的早期變化與腰椎BMD的後期變化有關。進行了3項試驗的post-hoc分析。

納入標準 - 在骨質疏鬆症絕經後婦女中調查TPTD 20 μg/天的試驗,以及在3個月時進行的Procollagen 1型N末端前肽(PINP)測量和12個月時的BMD測量

陽性PINP反應定義為增加 >10μg/ L

算法在基線和TPTD治療1-3個月後測量PINP值。

若使用TPTD的患者在1個月或3個月時PINP ≥10μg/ L的患者中,92%的患者在12個月時腰椎BMD顯著增加(比基線增加≥3%)(Eastell R 2006)。

 

上面講的是跟自己做比較,另外從一項Teriparatide與Alendronate頭對頭(head-to-head)比較試驗 (McClung 2003, Arlot M 2005, McClung MR 2005),可以看到

【骨鬆Q&A 028】什麼是FACT trail ? (McClung 2003, Arlot M 2005)。

 

研究設計

一項隨機,雙盲,主動比較研究。

比較每日一次TPTD(20μg)和ALN(10 mg)治療絕經後婦女(n = 203)18個月。

  • 該試驗由2個月的篩選階段和18個月的治療階段組成。
  • 共篩選了641名年齡在45至84歲之間的絕經後婦女。 其中,203名患者隨機接受治療。
  • 在整個研究中補充鈣(1000mg)和維生素D(400-800IU)
  • 評估BTM和BMD

 

直接看結果

腰椎BMDDXA)和骨小樑QCT

 

在18個月時,TPTD的面積和體積脊柱骨密度顯著高於ALN(10.3%vs 5.5%[p <0.001]和19%vs 3.8%[p <0.01])。

治療組之間的差異在6、12和18個月時更大。

在6個月時,TPTD的BMD比ALN高出2(12.2%對5.1%)(p <0.02)。

從6個月到18個月,ALN治療後骨小樑BMD沒有進一步增加。

在18個月時,TPTD治療的患者骨密度比ALN治療的患者增加5,分別為19%和3.8%(p <0.01)。

 

 

骨形成和吸收標誌物

ALN顯著降低1個月後NTX(現在標準是檢測CTX)和3個月後PINP。

ALN對骨轉換的抑制持續至第12個月。

 

相反,TPTD顯著增加骨重塑的兩種標誌物:

骨形成標誌物PINP的增加是劇烈和快速的(1個月時比基線高105%),治療6個月時達到峰值(比基線增加218%)

骨吸收標誌物NTx的增加幅度小得多(峰值時為58%),僅在治療3個月後達到顯著水平,並且落後於PINP。

治療1個月後,兩種藥物對骨重塑的不同影響是明顯的,並且在每個時間點(第1,3,6,12個月),每個標記物的治療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 <0.001)。

 

不論BMDBTM 都是當作治療監測的一個 Surrogate Biomarker,都是間接的監測方式。更準確確定骨生長的方式,就是直接骨採檢(Bone Biopsy)。這相關的研究,有FACT study、SHOTZ trial、AVA trial……

使用在活組織檢查前20-22天,給予鹽酸四環素的患者,骨活檢的組織形態學分析,通過測定四環素標記的量來評估骨形成的程度(新)存在的骨頭

 

在Forteo Alendronate Comparator Trial比較試驗(FACT)中僅6個月的治療後,評估了203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女性在18個月內的BTM和BMD的標記,所有骨質疏鬆(骨小樑)和骨形成參數。與ALN治療組相比,TPTD治療組的活檢標本中皮質骨明顯增高 (McClung MR 2005)。

 

小魏醫師總結,在TPTD快速增加骨強度方面,可以由BTM、BMD及直接Bone Biopsy幾個方面來考量。

  1. 與安慰劑相比,TPTD顯著增加腰椎和股骨頸BMD (Marcus R 2003)。
  2. 在GIOP患者中,與ALN相比,TPTD顯著增加腰椎BMD (Langdahl BL 2009)。
  3. TPTD在有或沒有先前抗吸收治療的女性中迅速增加腰椎BMD。在用Raloxifine預治療的患者中,TPTD在3個月內顯著增加骨形成標誌物(PINP)(McClung MR 2005, Obermayer-Pietsch BM 2008)。
  4. 18個月時,TPTD的面積和體積脊柱骨密度顯著高於ALN (Eastell R 2006)。

 

 

 

【參考資料】

  1. Arlot M, M. P., Boivin G, Haddock L, Tamayo J, Correa-Rotter R, (2005).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Teriparatide and Alendronate on Bone Remodeling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ssessed by Histomorphometric Parameters." J Bone Miner Res 20: 1244–1253.
  2. Eastell R (2006). "Development of an algorithm for using PINP to monit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eriparatide." Curr Med Res Opin 22: 61–66.
  3. Langdahl BL (2009). "Teriparatide versus alendronate for treating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An analysis by gender and menopausal status." Osteoporos Int 20: 2095–2104.
  4. Marcus R (2003). "The skeletal response to teriparatide is largely independent of age, initi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prevalent vertebral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J Bone Miner Res 18: 18–23.
  5. McClung (2003).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teriparatide and alendronate on markers of bone remodeling and areal and volumetric bone density in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J Bone Miner Res 18(Suppl 2): S40.
  6. McClung MR (2005). "Opposite bone remodeling effects of teriparatide and alendronate in increasing bone mass." Arch Intern Med 165: 1762–1768.
  7. Obermayer-Pietsch BM (2008). "Effects of two years of daily teriparatide treatment on BM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severe osteoporosis with and without prior antiresorptive treatment." J Bone Miner Res 23: 1591–1600.
  8. Saag KG (2009). "Effects of teriparatide versus alendronate for treating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 Arthritis Rheum 60: 3346–3355.

 

 

TOP